最新目录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动(3)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化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迅猛,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化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迅猛,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使我国许多行业的生产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国的大量产品都因电子商务的出现受到了冲击,它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购物模式,开创了网上购物的销售渠道,不仅为人们的购物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还大大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呈井喷式增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相结合,创新了我国农业和茶业的生产发展模式,也给茶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1 电子商务的概念“互联网+”的的重点是促使产业进行创新与变革,使传统的产业走向互联网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互联网对各种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一个以电商为核心的平台,以此来整合、优化各个产业链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是一个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互联网平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买卖双方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买卖双方无需谋面,只靠网上交流,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1],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流对接,不仅减少人力物力的虚耗,还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目前国内较大的电商平台有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不少果农在平台上进行茶叶销售。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向茶业的渗透,促使了我茶业电商的快速崛起。2 互联网的发展带给茶业的冲击和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茶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自产自销的传统销售方式被打破,线上销售又因茶叶易坏、生产的分散性、不便运输等因素制约,茶业的发展陷入僵局,只有打破瓶颈才能使互联网+茶业的模式更顺利地结合。但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茶业造成冲击,还给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果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及使用先进地机械化设备,提高茶叶的产量,改变经营模式,扩大销量,促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3 互联网促进茶业发展的动力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不同气候有各自盛产的特色茶叶,特别是南方热带地区,如海南三亚等地,茶叶的产量高、种类丰富多样,茶叶的生产、销售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建立完善,茶叶的销售形势也发生了改变,我国的茶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电子商务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3.1 解放思想,跟上时代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它低成本、迅速高效、跨越时间、距离的优势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也为我国茶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即使是互联网普及化的现在,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的乡村对互联网不了解、不会利用它的优势。政府应该解放各个地方果农的思想,让他们了解电子商务对茶业发展的帮助,跟上时代的脚步 扩大市场的需求量茶叶是中国人喜爱的产品,有着庞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市场上的茶叶种类和数量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许多进口茶叶在国内市场有很高的热度。相比起传统的实体商店,电商的售卖模式在价格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互联网整合了茶叶的资源,销售的过程便捷,在网上就可以进行挑选,中间省略了很多环节,无需商铺的租赁费用和高昂的人工费用,成本骤减,价格自然而然就降低。目前,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生活中购买一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有着诸多不便,而互联网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强大的搜索功能[2],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等多种多样的产品。且电商不受距离、地域的限制,茶叶的种类多样,产品新鲜,可以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 提升茶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在发展茶业时,要重点提升茶叶生产、经营、运输过程中的智能化,以提高茶业整体发展水平。在茶叶的生产领域,要使用先进的智能设备、物联网等资源,科学合理地引导果农改善经营的方法。不断进行完善创新,打造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的高效、创新、专业的生产模式[3],将茶叶的生产经营逐渐变得专业化和智能 优化产品的包装电商在进行茶叶的销售时,可以对茶叶的包装设计进行适当地优化,只有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还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追求美观、时尚、个性的消费需求。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茶叶时比较在意的是它是否新鲜、绿色无污染,卖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包装进行设计,秉持着“新鲜、营养、绿色”的理念,采用真空等保险的包装方式,保持茶叶的水分。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科学合理地结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既有利于彰显出产品的潜在价值,有能打造出一个特色的品牌包装,让产品更具有辨识度。消费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搜索的规律,对同一类包装设计相似的茶叶进行搜索,就能找到符合消费者自身消费需求的产品。在电商销售的模式下,茶业要改变从前的销售模式,转变经营观念,充分发挥出产品包装的积极作用,提高产品销量,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加强产地的网络和运输设施建设只有加强了茶叶产地的基础网络设施的的建设,果农才能更快更稳地接收到大数据的最新信息,跟上市场的方向。在购物平台上,卖家与买家及时进行网络沟通,可以更直接地进行介绍和销售,让买家更直观地了解茶叶的信息。或着在大的产业基地里建立一个网络服务中心,集中为果农进行大数据分析,接收市场的最新消息并第一时间进行通知,提高整体效率。同时,优化产品的运输设施是迫在眉睫的事,由于茶叶的保鲜期短,部分茶叶易坏易腐,不方便进行长途运输,在短途的运输中也需要良好的运输条件。为了保证茶叶的新鲜完好,政府应该进行一定的财政支持,加强完善水建设果物运输的基础设施,提高生鲜易坏产品运输的条件和技术[4],减少、避免因运输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损失。并且还要不断加强完善运输途中的冷冻技术,保持茶叶的新鲜,增加存放的时间,减少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耗。加强物流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还能让买家尽快收到产品,缩短交易的周期,为茶业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奠定了基 培养专业的电商人才一个产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只有足够多的人才齐心协力运作,才能维持这个产业的活力,电子商业也是如此。首先政府可以在茶叶的生产基地建立电商交流论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5],先引领和带动部分人才服务茶业,后来再慢慢形成产业聚集地,从而吸引更多的电商人才,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其次还可以与地方的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创立一个以“合作办学、共同育人、负责就业、长远发展”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茶业物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茶业培养实用型的电商人才。政府应该定期邀请专家及电商人才对过果农进行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对网商进行相关的网络经营以及技术方面的训练,让果农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发展茶业。最后,组织成立一个“互联网+茶业”的团队,专门解决果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地提升果农了解电商,使用电商的理念,积极推动茶业的可持续发?互联网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当代人们对食品的追求是绿色无污染,绿色有机的果蔬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在发展茶业的过程中,果农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指导,再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实施茶业绿色生产、发展计划。互联网可以对产业的资源进行大整合、优化。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利用先进技术勘测出地方的土壤、肥力、空气湿度、温度等信息,更好地进行茶叶的种植。在种植果树的过程中,还要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浇水、施肥、防虫害等,以提高茶叶的产量。与此同时,互联网对茶业的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搜集信息,高效及时地分析出市场的行情、结构以及产品价格等信息[6],预测茶叶市场的大致发展方向,再进行针对性地生产、发展及运营。茶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对资源进行了优化及整合,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4 结语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下,我国茶业传统的线下销售受到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形成了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茶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茶业发展的动力,如解放果农的思想、普及电商知识、提升运输设施等。在互联网大数据普及化的当代,电商是改变许多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力,茶业也在电商平台有了长足的发展。参考文献[1]贾惠婷.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动力机制与实施机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8,No.375(07):128-129.[2]李晓婧.电子商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19(12):63-63.[3]牛文博.电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工程,2018,8(11):148-150.[4]石鑫岩.论“互联网+”时代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000(012):12-14.[5]何彩园.电子商务推动下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田阳县为例[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000(003):40.[6]黄日升.生态种植助推平和蜜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茶业信息,2018,035(005):15-16.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208/449.html



上一篇:试论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下一篇:分工视角下再生资源产业演化轨迹、动力和机制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