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分工视角下再生资源产业演化轨迹、动力和机制(4)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冯慧娟,张继承,李华友.再生资源产业链及产业组织形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6):7- 9. [2] 杜欢政.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生

[1] 冯慧娟,张继承,李华友.再生资源产业链及产业组织形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6):7- 9.

[2] 杜欢政.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3(7):33- 37.

[3] 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

[4] 杨雪锋.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J].当代经济,2013(2):8- 10.

[5] 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J/OL].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155- 173.

[6] Romer P Return and Long- Run Growth[J/O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 :1 002- 1 037.

再生资源产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源起于废品回收、挑选和利用,在21 世纪初,随着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理念引入我国而快速兴起。并在近十几年中,规模迅速扩大。根据商务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8年底,我国十大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20 亿t,回收总值为8 704.6 亿元。文中拟从分工角度对于再生资源产业演进的轨迹、动力和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相关产业演化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1 对再生资源产业演化轨迹的认识再生资源产业源起于废品回收、挑选和利用,于建国初期便已存在。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产生以及回收体系的初步建立,源于在国家经济基础的薄弱和资源短缺背景下产生的对资源统一控制管理的需求,而国家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则为建立覆盖全国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提供了可行性。更多学者将21 世纪初再生资源产业的产业地位确立和迅速崛起作为再生资源产业的产生阶段,将再生资源产业的兴起归因为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日趋严峻以及资源短缺的紧迫形势[1]。也有学者提出资源循环产业的兴起源自于人的生态需求的解放[2]。而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成长壮大,有学者认为政府的引导是再生资源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资源供给性和环境正外部性,再生资源企业很难在市场中获利,必须依靠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政府主导便是再生资源产业的属性之一[1]。有的学者也指出,再生资源产业的形成需强调从零散的回收加工活动转变为现代化产业的过程,这一转变是由于政府加强了对废弃物拆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规制,即将自发形成和聚集的拆解活动,以建立基地、圈区管理等方式加以集中和规范,由此促进了产业的形成[3]。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城市矿产中蕴含价值的再认识和再开发,尤其是对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的追求,是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吸引再生资源领域投资兴起的重要原因[4]。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也是学者们关注的内容。有学者指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再生资源产业将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学者针对再生资源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出技术创新是再生资源产业突破的关键领域。从以上研究看,第一,企业行为是产业演进的微观基础,对企业行为的研究不足;第二,对再生资源产业演进的探讨,多着眼于再生资源产业外部宏观条件的变化,如资源环境需求、政策引导、时代背景变化等,而对产业自身演进的动力,如分工深化等尚未有深入探讨。第三,政府引导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微观机制则来自于企业对于政策的反应以及在市场机制下的行为,对于政策作用向企业决策行为的传导机制,能够为再生资源产业演进机制的研究提供微观基础。希望建立一个从政策外部环境到市场反应到企业决策的模型框架,从分工的角度来描绘产业如何深化发展,阐释再生资源产业演进的动力、机制和轨迹。2 理论模型2.1 企业生产模型Arrow 建立了干中学模型,指出通过学习,可使技术改进,成本降低,产生报酬递增[5]。Romer 建立的生产函数,则解释了报酬递增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6]。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生产模型,将政策影响、产业分工等纳入模型,用以阐述产业升级的路径。假设企业生产函数为:Y=f(L,C,M)。其中:L 为劳动力或人力资源投入。假设劳动力投入是工资的函数即L(w)。一般认为,再生资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对于企业贡献较大,在再生资源产业演进过程中,人力资源一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C 为资金投入。以上研究指出,政策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非常大,但是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较难量化。由于政策多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投放到产业之中,因此,将政策资金作为资金投入的一部分,纳入企业生产函数当中;另一部分则为自有资金,即C(Cg,Co)。M 为原材料。对于再生资源产业来说,废旧物资从分散到集中是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因此原材料的获取,即回收网络的建立,对于再生资源企业非常重要。而价格是市场变化最灵敏的指标,而且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于再生资源企业影响也非常大,再生资源价格一方面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原生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波动的情况,即M(p)。成本函数为:C(w,Co,p×q),即劳动力工资、自有资金投入和原材料成本 分工演化模型产业的划分有很多类型,有研究就将再生资源产业称为第四产业或第零产业。文中研究的是再生资源产业演进中的分工变化,而这一分工变化也导致了再生资源产业形态和结构的演进。按照中间产品、产业链长度及分工程度的考量,可以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轨迹划分为4 个阶段 行业分工阶段行业呈扁平化分工,即按照再生资源的种类进行划分,主要的再生资源品种包括废钢铁、废有色、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以及近年来新增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电池、废旧船舶等。各种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活动对应各自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业务由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交流沟通由协会组织协调。如废钢铁回收利用企业集中于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994年,主管部门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其他协会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成立于1989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成立于1985年),中国造纸协会(成立于1992年),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成立于1986年)。协会每年组织多次会议和考察,在年会上提供当年的报告,而且对于本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表彰。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大,也是其他企业模仿和追赶的榜样。各行业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和交流,产品分属不同工业门类,知识和技术也不存在共享,企业和协会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在此分工模式下,再生资源产业实质上是不同种类再生资源链条的平行加总,而链条和链条之间并无交叉,行业处于回收为主、简单加工的阶段 产业化分工阶段在产业化分工阶段,产业按照业务环节,构成垂直链条。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可以看作是从分散的废旧物品到集中的再生资源加工的逆物流过程,由回收—分拣—拆解—加工—利用等具体环节构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过程是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的,以产业化的要求来规范前端市场,链接中端市场,延长下游链条。在《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首次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作为工业门类,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名称纳入中国统计年鉴,标志着产业化的开始。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伴随着产业扶持政策而来的是资金支持,包括直接以项目专项资金为形式的直接资金投入和以其他政策带动的间接资金投入,累计达上百亿元(如表1)。在政策资金的推动下,再生资源产业化的进程大幅加快,特别是在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条上推进较快。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多个环节的链接,以产业整体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政策,都使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初见雏形。表1 再生资源产业政策资金(2009—2012) 元/t支持重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时间/年2009—2012 2009—2010金额/亿元51 70内容75 个城市新建和改扩建51 550 个网点、341 个分拣中心、63 个集散市场;同时,支持建设122 个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29 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9 个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27 个循环化改造园区以旧换新汽车100 万辆以上、家电500 万台,合计回收各种资源230 万t 2009—2012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 体系分工阶段尽管有政策资金的有力引导和扶持,再生资源市场在遇到资源价格波动和下游需求萎缩时,仍然出现了较大的动荡,甚至出现了政策、市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政府也发现,即使再生资源产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环保性,但是完全以政府意志来引导其发展,政策资金的效率并不那么高,而且监管成本非常高,难以持续。因此,对于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投入有所放松,而转入更大的节能环保范畴中。随着政策资金的红利逐步消退,再生资源产业重新面临市场的洗牌,但是回收、分拣、加工、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成为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形成的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再生资源产业地位的提升,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围绕其信息、科研、教育、物流等配套服务逐步增强。如2010年教育部新设置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提供再生资源市场信息、产业动态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蓬勃涌现,专业化的专家委员会、学会、技术联盟纷纷建立。原先以业务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条,逐步演变为分工更加精细、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专业的产业体?模块分工阶段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规模增长的目标逐步被内涵发展所替代,而创新突破、协同发展成为了新的动力机制。对于再生资源产业来说,外部形势发生了3 点变化:第一,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成为了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矛盾,以供给原材料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正面临着下游市场的结构调整和需求萎缩;第二,按需求小规模定制正在代替大批量同类产品生产的传统模式,特别是对于高、精、专特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成为模块化生产的必然趋势,因此,同质化严重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受到了严重考验;第三,大环保成为了发展趋势,水、土地和空气等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控制环境污染、控制生态恶化是当今环保领域的重点任务。而再生资源产业与废弃物减量、城乡生活环境整治、垃圾围城问题的解决等融合趋势明显。以大环保为思路的兼并整合在上市公司当中此起彼伏,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城市垃圾收运网络的“两网融合”等现象正是这一趋势的突出体现。而产业内部,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合作、协同处理等模块化的整合也越来越多(图1)。图1 再生资源产业不同的演化阶段3 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下要素变化及企业决策在行业分工模式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活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按照再生资源品种进行分类,以单一品种的行业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为组织管理方式。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大部分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能力强。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非常突出,因为全靠市场机制和企业自我经营能力,因此,龙头企业的信誉和领头作用也非常令人信服。在此阶段,行业的共性技术被各大多企业所掌握,独特先进的技术非常少,技术壁垒几乎没有。当时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在行业浸泡多年的老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非常受欢迎,对企业的贡献力很大,仅凭个人经验和能力就难以超越。在行业内的人脉关系也非常重要,由于信息的便利程度还不高,因此,熟人关系成为维系企业联系很重要的纽带。企业获利的动力来自于扩大规模、同类技术(知识)和信息共享,以及人力资源。此时,生产函数为Y=f(L,C,M),其中C 只包含自有资金投入Co,市场化程度高。随着各种要素的投入,可获得报酬递增收益。在产业分工下,政府推动各环节的衔接和组合,共同构成上下游产业链条。此时,政策资金扶持吸引了大批企业的进入,有传统的再生资源企业,也有从其他领域进入的民营公司。而且按照国家的要求,对厂房、设施、设备、土地的投入大幅增加,只要获得了资金的支持,项目的进展就会非常有力。此时,对于政策资金的追逐是非常激烈的。在市场竞争逐步加剧的同时,引发了原材料市场的上涨和争夺,此时的企业提出建网络控资源的口号,即控制了原材料回收渠道,便有了成本和规模上的优势,再加上政府资金的助力,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此时,生产函数为Y=f(L,C,M),由于政府对于个体回收者的规范、整编及取缔,以及对于企业设备化的要求,L 的投入减少。C 中,政策资金Cg 增加,企业动力来自于政策资金报酬。同时,C=w+Cs+p×q,w 减少,自有资金Cs减少,而p 成为控制成本的关键,这时候渠道控制力的重要性凸显。在体系分工下,围绕再生资源产业形成的科研、物流、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逐步形成,企业外包活动增加,分工水平进一步深化。此时,Y=f(L,C,M)中人力资源L 的投入增加,Cg政策资金逐步趋于理性,有所减少。C(w,Cs,Cr)中,工资w 增加,Cr原材料成本不变,Cs自有资金增加,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和自有资金的管理,体现了企业的自我经营和管理水平。这个阶段对于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及比较优势的形成提出更多的要求。此时企业也将对于外部资金资源的追逐,转向自身能力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吸引和使用,对于自有资金的使用等。更多的企业谋求上市,而且重新整理业务,以求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价值网络的形成和模块化分工是未来发展趋势,再生资源产业向大环保领域的融合以及关联业务在更广阔范围内的配置更加重要。此时分工更加细化,外包业务更加成熟。产业发展进入了新市场化阶段。Y=f(L,C,M)在更高的分工水平上形成规模报酬递增。4 总结与思考再生资源产业的演进历程经历了从品种分工到生产链条分工,到产业体系分工,到功能模块分工的演进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分工得到不断深化,分工效率逐步提升,在产业形态上则体现为再生资源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立体化的进步。分工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一,对于再生资源产业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定位改变、地位提升和功能升级,这也是推动产业演进的主导力量;第二,再生资源产业面对的外界政策环境的变化,这也是诱导产业演进的重要因素;第三,是认识观念的变化,包括产业内部人员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于产业的认识也在改变,这是推动产业演进的深层要素。参考文献[1] 冯慧娟,张继承,李华友.再生资源产业链及产业组织形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6):7- 9.[2] 杜欢政.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3(7):33- 37.[3] 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4] 杨雪锋.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J].当代经济,2013(2):8- 10.[5] 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J/OL].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155- 173.[6] Romer P Return and Long- Run Growth[J/O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 :1 002- 1 037.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208/450.html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动
下一篇:雷沃动力受邀晋中国家农高区开工仪式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