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思创融合视域下航空类专业学科竞赛培养探索(3)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 家国情怀主导策略 航空类专业在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中,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如航空航天发展历程、人物、事件等,均可在学科竞赛培养中

(三) 家国情怀主导策略

航空类专业在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中,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如航空航天发展历程、人物、事件等,均可在学科竞赛培养中涉及,同时,学科竞赛的过程本身是团队意识、团队合作、关注社会、国家经济民生的过程,也是了解航空航天产业在市场中的应用实际、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可培养学生爱航空、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提升学生自力更生、锻炼个人及团队意志的培养水平。在以上基础上,可以结合“互联网+”红旅赛道、团学下乡活动竞赛等,以航空文化为背景,深入社会基层,开展航空知识宣传和普及,如学校组织的“航空文化月”“航空义卖”“航空支教”等活动及竞赛,形成了以航空知识的传播为目标、航空文化馆为基础、航空义务或竞赛团队为载体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家国情怀主导策略。通过以上活动和竞赛的持续开展,郑州航空工程学院“小小飞行家”航空支教团队脱颖而出,成为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提高了学生的思政意识和团结的精神力量。

尽管以上三方面各有轻重点,但在具体培养中,可互相穿插、有机融入,实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双创教育的高效融合。在创新创业主导策略中,根据项目开展情况,从航空飞行器设计角度出发,将实际应用需求融入理论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中,如飞行器总体设计、小型无人机设计制作实践等,同时在该类竞赛培养中,使以上相关专业知识实际应用于市场、工程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科技创新主导策略中,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合理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并培养学生在将专业知识创新性应用于实际市场需求场景,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结合家国情怀主导策略及以上两种策略,团队合作意识浓厚,关心国计民生,关心航空发展,利于思政教育的深入培养,从而实现“专思创”融合培养。

采用以上学科竞赛培养策略,学生团队在新概念飞行器设计、通用航空应用方面做了丰富研究和市场调研,从我国国情出发,从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等维度进行了系统培养。学生团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客中国”“豫创天下”“新时代新梦想”“中航工业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赛、省赛奖励达30余项,有力推进了学科竞赛培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下图1分别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答辩现场及新概念环形翼无人机。

图1 学科竞赛实例

四 结语

学科竞赛是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双创教育的交叉融合点,也是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途径,结合航空类专业教育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学科竞赛培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专业教育融入不够、缺乏系统性、面向较窄等,在“专思创”融合上无法形成合力。基于以上情况,提出了“专思创”融合视域下的航空类专业学科竞赛培养策略,即创新创业主导策略、科技创新主导策略、家国情怀主导策略,并对三种策略进行详细研究和探索,讨论了三种策略下的“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实施问题。

[1] 刘战合,田秋丽,王菁,等.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8-12.

[2] 谢为群,许烁,于丽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41-44.

[3] 田秋丽,刘战合,郝爱民,等.面向OBE理念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5):47-49.

[4] 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等.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25-30.

[5] 盛晓娟,李立威.“专创、产教”双融合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206-210.

[6] 何岚岚,张海光,胡庆夕.学科竞赛牵引下的工程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09):151-155.

[7] 屈泳,王三华,阮小军.支持学科竞赛活动的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4):261-264+269.

[8] 陆国栋,吴英策,陈临强,等.基于主客观综合的高校大学生竞赛质量评价探索——以44项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05):76-81+87.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722/1450.html



上一篇:涡轴中法合作的结晶
下一篇:航空产品特殊过程确认现状分析与研究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