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航空医疗救援启示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类灾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运用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及时、快速进行救援和运输,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航空医疗救援始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并在二战

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类灾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运用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及时、快速进行救援和运输,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航空医疗救援始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并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数据显示,航空医疗救援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存活率,重伤者中约2/3的人会在30 min之内死亡,若伤者在15 min内得到良好的救护和治疗,80%的人可以保住生命。航空医疗救援可以有效节约医疗时间和提升医疗处理质量,并有利于后期作进一步医疗处理。据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一架空中救护飞机的运营成本是地面救护车的8倍,但其响应服务范围却是后者的17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空中医疗救援体系,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服务,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美国模式按需导向的布局体系

美国早期的空中医疗救护始于军队,1969年出现了第一个非军方的空中急救站。目前,美国约有1 500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飞机,20 min可抵达全国大部分区域,为84.5%的人口提供服务。

在美国,共有300余家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援公司,年飞行超过700 000 h,救援40多万人次。这些救援组织中有些是政府的消防、警察部门,有些依附于医院、教会,有些为独立的通航公司。美国医疗救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也促使企业不断加强安全和服务意识。

从行业监管来看,美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飞行员及非医疗设备的认证和监管,由联邦航空局(FAA)负责;医务人员的从业许可、专业护理水平考核、医疗装备认证及航空用药的安全标准,则由美国当地的卫生部门负责监管。只有在以上所有项目合格的情况下,卫生署才会颁发“空中救护许可证”。

美国空中救护每年的直接运营收入在40亿美元以上。这些费用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医疗保险(20%)、商业保险(35%),以及政府资助、社会慈善捐赠和个人按需支付(45%)。

德国模式一体化救援堪称典范

德国构建了高效完善的直升机医疗救援体系,与地面救护网络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堪称全球医疗救援的典范。目前德国从事空中救护的机构有三家,约有100余架飞行器,每年救护任务约10万次,直接运营收入2亿美元。

德国的空中医疗救援,能够做到境内15 min反应。全国共有75个直升机紧急救援基地,基地配备日常急救直升机,执勤半径为 50 km~70 km,接警后2 min即可起飞,院前急救服务覆盖国土面积98%。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它一直坚持推行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制度,该保险制度体系为德国 99.8% 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费用为社会捐赠。

澳大利亚模式非盈利垄断 医疗转运主导

与欧美多元化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相比,澳大利亚相对简单,全国航空医疗救援由“皇家飞行医生”一家承担。该组织于1928创立,为非营利性组织,后被澳大利亚政府指定为唯一的服务商。目前该机构有全职职工近1 000人,每年飞行里程超过2 600 000 km,救治超过14万人次,覆盖澳大利亚90%的国土。

皇家飞行医生的救援飞机均为固定翼,全国共有飞行基地23个,各类起降点约170个。一旦接到救援电话,可在1 h内飞到指定地点,为偏远地区的国民提供医疗急救服务,然后再将急诊病人转运到相应的医疗机构。

澳大利亚的航空医疗救援基本实现全民免费,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占比75%(中央政府27%,地方政府48%),社会捐赠15%,其他的一些特殊的个人服务合同仅占10%。政府购买服务,符合条件的国民可以免费使用“皇家飞行医生”。

发达国家航空医疗救援的启示

通过对发达国家航空医疗救援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 各国均建立了应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或呼叫中心,形成医疗救援网络,配备航空医疗救援资源,以保障救援任务的完成。

2. 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航空医疗救援过程,确定各部门在救援任务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大程度提高航空医疗救援的效率。

3. 从发达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组织模式来看,各国满足航空医疗救援的责任主体不同,资金来源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均以国家力量为主,民间组织和企业力量为辅。

结 语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0/1103/344.html



上一篇:浅谈航空卫生保障工作
下一篇:2 018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巴彦淖尔举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