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文化动力(3)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的原则。孟子把远古时期的人伦之

在《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的原则。孟子把远古时期的人伦之五教发展为五伦:“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礼记·礼运》对宗法伦常作了精辟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在汉文化宗族和伦常思想影响下,中华先民对年龄的指称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请看先秦文献中出现的下列年龄词。

第一,迟暮、季年、大耋、老耄、耆老、老者、黄耇、耇长、老童、老夫、眉寿、寿耇、寿考、年老、耆寿、黄发、台背、年先、年耆者、陈人、耆艾、艾、年长、黎老、孤终、年寿、三寿、年长、长者、长生、耆童、耇成人、岁暮、齿长、耳顺、从心、齿尽。

第二,而立、不惑、知天命、艾服、中身、中年、成人、未老、不衰、不寿、未艾、中寿。

第三,少者、年少、青春、二八、幼冲、冲人、冲子、幼艾、弱冠、孩童、孩提、既龀、孺子、总角、季女、顽童、成童、齿未。

其中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数目远远超过第二组,这实际上正迎合了华夏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礼记·礼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精辟论断。

虽然记时手段不甚发达,记时观念不甚成熟,但在商周-先秦时期,汉语却有着发达的年龄表达系统,以及丰富的年龄表达词汇。人们观察各阶段的特征、体察不同阶段人的年数大小、社会职责、人生期许、身份地位、家庭状况等因素,有了诸如:孺子、寿耇;黄发、垂髫;而立、耳顺;期颐、鳏寡等不同的称代方式。随着现代物理科学的引进和时间测量技术的进步,两千多年来关于年龄的丰富称谓却日渐减少,以至于今人对年龄的分类已经倒退至极端粗疏的地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宗法社会被法制社会所取代,等级伦常被平等观念所取代,今人不再提倡“父父子子”,而是高呼理解万岁。在这种情况下,老幼的地位差别、身份差别、心理差别、境遇差别都渐渐地模糊掉,当人们不再关注这些差别时,语言当中既有的词汇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称谓古旧词汇,只能见诸典籍了。

第二,表象思维被科学思维所取代,时间之流观念为测度时间观念所遮蔽。随着现代物理科学的日渐发达以及先进记时手段的使用,今人日益习惯用精确的数值取代了过去形形色色的划分年龄的标准。从而失却了古人有过的那种关注和情趣,曾经发达的年龄表达系统逐渐萎缩。

说到底,这也都是由今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决定的。至此,不禁再一次想起卡西尔的著名论断:“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命名活动本身即依赖于分类的过程。”“每一种分类都是被特殊的需要所决定和支配的。并且显然地,这些需要是根据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不同条件而变换着的。在原始文明中,对事物具体的和特殊的方面的兴趣必然占优势。人类语言总是符合于并相应于一定的人类生活形式的。”[3]我们只有对这一原理有所认识,才能正确地解释为什么关于时间的科学知识越来越丰富而关于时间的分类命名却越来越粗略,才能正确解释汉语词汇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要规律。

四、结束语

时间与空间交织而成的多维生存场景,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生存的基本方式。虽然与其他生物共享同一生存空间,人却是唯一能够创造语言符号、运用语言符号并在语言化行为中创造文化、塑造自我、彰显存在的语言动物,也是唯一能够创建文化、享用文化并在文化性活动中创造语言、塑造自我、拓展生存空间的文化动物。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人类不断地认知事物、解释事物、表述事物,以人性为圆周,创造出人所独有的充满语言符号的文化世界。而文化世界一经形成,又不断地推动和制约着民族人的符号思维与言语行为,规约着语言符号沿着文化既有模式繁衍生息。观察汉语中的时间词汇,不难看出中华民族“主和尚衡”、“敬德保民”和“重视伦常”的主流文化传统是如何在时间词形成发展过程中“推波助澜”,形成我们华夏民族习惯的时间表达方式。

注 释:

① 拙作《循环不息的文化传统与先秦时间词汇》、《重农尚农的文化传统与先秦时间词汇》曾阐释循环不息、重农尚农的汉民族主流文化是如何推动、影响、制约汉语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本文不再冗言。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413/866.html



上一篇: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分析
下一篇:尚农重农的文化传统与先秦汉语时间词汇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