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锻造研究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革命性锻造,激发了党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动力源泉 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革命性锻造,激发了党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动力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9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把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强有力政党,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追求的目标。面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初创性、复杂性、艰巨性,中国共产党时刻经受着考验,接受着锻造,并在实践中不断壮大。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理论源泉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建党和行动指南,这突出表现在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上:一是“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摆脱了其他政党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人民立场,将自身一切奉献于人民;三是明确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情怀源泉

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权、谋求人民解放,成为年轻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面对强敌和困境,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三)自强不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文化源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中国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脱贫求富,中国共产党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团结带领人民,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鲜明特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始终保持推进革命性锻造的自觉性

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在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保持着革命性锻造的高度自觉性。

在革命初期,毛泽东致力于“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使党钢铁一样地巩固起来。改革伊始,邓小平就指出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在历史转变时期具有决定意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二)坚持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地办好中国事情,党始终保持推进革命性锻造的实践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证明,党的一切行为立足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基础上的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为中心展开的,党的革命性锻造也是基于这一伟大实践进行的。

正确把握国情,在实践中提升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淬炼,党在任何历史关头总能主动寻找并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成功推进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能力。从建党时的几十人到今天近亿成员的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硬”的状态,是履行政党使命的基础。毛泽东把党的建设视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以思想建党为统领,形成了“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邓小平深刻指明“从制度上建党”的重要性,丰富发展为“五位一体”的党建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展现了全新格局。

(三)坚持刀刃向内,党始终保持推进革命性锻造的问题导向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始终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视为完成革命建设任务的前提,坚持问题导向,成为党的革命性锻造的显著特点。

一是紧紧围绕实现初心使命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锻造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锻造革命理论,提高创造能力。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在理论成熟的过程中,研判世情国情的能力、把握人类发展大势的能力、团结动员人民的能力更加强大。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511/1085.html



上一篇:乌干达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动力与路径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