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尚农重农的文化传统与先秦汉语时间词汇(3)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了四时的区别,人们根据农业生产来规划协调自身的生活,因此形成了大量与四时密切联系的语词。如: 第一组:青阳、朱明、白藏、玄英、 第二组:

有了四时的区别,人们根据农业生产来规划协调自身的生活,因此形成了大量与四时密切联系的语词。如:

第一组:青阳、朱明、白藏、玄英、

第二组:发生、长嬴、方盛、安静[6]

第三组:祠春、礻龠 夏、尝秋、烝冬

第四组:朝、宗、觐、遇[7]

第五组:搜、苗、狝、狩

以上五组词,有的是四时的别称异名,如青阳、朱明、白藏、玄英;有的是对四时现象的特别指称,如发生、长嬴、方盛、安静;当先民四时观念形成后,人们明显习惯根据四时来安排社会生活,并给予重大事件以新的名称,例如祭祀活动因四时而不同,分为“祠春”、“礻龠 夏”、“尝秋”、“烝冬”(《周礼·春官宗伯》);诸侯朝见君王的行为也因四时要求的差异而得异名“朝”、“宗”、“觐”、“遇”。

以第五组为例:中春搜田、中夏苗田、中秋狝田、中冬狩田。(参见《周礼·夏官司马》)按照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搜苗狝狩之礼。“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搜狩而习之。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习战也。四时各教民以其一焉。春习振旅,兵入收众,专于农。”“夏田为苗,择取不孕任者,若治苗去不秀实者云。”“秋田为狝。狝,杀也。罗弊,网止也。秋田主用网,中杀者多也,皆杀而网止。……秋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诗云‘以社以方’。”“冬田为狩,言守取之无所择也。”(《通典》卷76)四时不同,田猎方式也因时而异,春季正值农忙之时,兵士训练不可停歇,在春田过程中练兵,因搜捕猎物而得名;夏季草木长赢,走兽肥壮,繁衍生殖,此时狩猎,要注意择取不孕者捕之,就好像掐掉不结穗的禾苗,夏田因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而得名;秋季不仅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即将冬眠迁徙的动物们数量最多、生长最壮的时节,这时候张网设陷,收获甚丰,因此以狝为名。与之相左的是寒冬腊月,鸟兽绝迹,田猎无从选择,只能靠狩。

随着人们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上古先民渐渐不满足于对四时的粗略划分,他们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时间效应,在特定的时段内完成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于是,他们为四时做了更加细致的分类:他们将时间划分为农时和农隙两个时段,并根据需要随机地将四季合称;他们将四时与日、时、季等词根结合,以为四时定性;他们将四时依次划分为孟、仲、季三阶段,每阶段各代表一月;他们用上、开、毕、暮、发、杪等词来修饰四时以表示四时的早晚;他们还用明显的季节特征来为四时再命名,于是有了蚕月、阳春、朱明、白藏、麦秋、玄英等等特征鲜明的异名。最能体现先民的农耕时间观念的是下面第六组词汇,以收成的多少为划分理据,同一所指却用有数目众多的异名,充分证明了先民对此的重视。

第一组:农时、休时、农隙、四时之隙;

第二组:寒暑、春秋、秋冬、冬夏;

第三组:春日、夏日、秋日、冬日;春时、夏时、秋时、冬时;

第四组: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中春、中夏、中秋、中冬;

第五组:孟陬、上春、开春、毕春、莫春、发岁、发春、阳春、春气、青春、朱明;白藏、既烝、秋气、杪秋、廪秋、麦秋、秋气;玄英;

第六组:乐岁、富岁、多岁、丰年、岁定、宁岁、登年、大年;小年、凶年、岁凶、饥岁。

这些同实异类、同实异名的现象实际上都反映了先民基于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而将生存时间不断地类型化,以提示自己根据季节时间的变化协调生产行为、适应自然生态,是先民重农尚农的文化传统的外化反映。

三、结语

正如“绿色文化”孳乳了大量与游牧逐鹿休戚相关的时间词汇,“兰色文化”孕育了无数与海渔航运紧密牵系的时间词汇,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受“黄色文化”的影响,安土重迁、务农尚农,形成了异常丰富的与农耕灌植缚连的时间词汇。作为语词符号创造的动力、表述对象和存在价值,文化理所当然地发挥主导作用,推动语词的形成和发展,制约语词的形式与内容,规缚语词的解释和运用,从而使语词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形成区别于他民族语言词汇的多种风格。简而言之,文化是语词形成发展的动力之一,有力地推动语词沿着文化变迁的轨迹产生和发展。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413/867.html



上一篇: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文化动力
下一篇:浅谈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