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尚农重农的文化传统与先秦汉语时间词汇(6)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为四时命名的角度与农业生产是密切联系的。早在甲骨文时期,先民就有了基本的时间划分能力。他们按照天象基准,以“

以“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为四时命名的角度与农业生产是密切联系的。早在甲骨文时期,先民就有了基本的时间划分能力。他们按照天象基准,以“岁”纪年;依照社会生活习惯,以“祀”纪年;还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依照历法基准,以“天干地支”来定位月份内的每一天,甚至以日月位移活动和位置差别将一天具体分为若干等分。有了这样众多的或粗疏或细致的时间划分,先民何以要再从一年的时间当中将“春”独立出来,给予它一个新的名称。这种违反语言经济原则的命名活动本身就是先民重农尚农的体现。中华先民早在殷商时代已经认识到农业生产有鲜明的周期性,尤其是播种的时间非常有讲究,过早则种子不待成长即已冻死;过晚则果实不待收获即已夭折。人们观察到一年当中只有天气乍暖的那段时间下种,一年的收成才有望,为了记录这一重要的生产经验,为了更好地建构起与农业生产节奏相适应的社会生活节奏,人们迫切地需要有个名称来指称这个对于先民而言特别重要的时间,于是他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进一步将耕种的季节从一年当中划分出来。有了这种命名造词的需要,先民进而需要选取一定的区别性特征来为一年中关系收耕的至为重要的季节命名。春季有很多鲜明的特征,天气乍暖、岁星位移、大雁南徙、百花绽放……选取何种特征作为命名造词的理据,先民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的,同样也是他们重农尚农的文化传统的写照。《礼记·乡饮酒义》:“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郑玄注:“春,犹蠢也;蠢,动生之貌。”《汉书·律历志》:“春,蠢也,万物蠢生,乃动运”。《释名》进而总结:“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春的甲骨文字形体或从日从屯,或从日从屯从草。其中的“屯”为象形字,象植物萌芽,后来孳乳出“芚”字,为草木初生之貌。“春”字形体显然表现了春阳普照、作物萌生的美好情景,正所谓“万物蠢然而生也”(参见《甲骨文字诂林》)。其构思源于对春季显著特征的认识和对名词“春”的造词理据的认同。从春秋早期的《夏小正》,到战国中期的《管子》,到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在论说春季时,都要描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桃李华,苍庚鸣”等等景象以表现春季的最大特征,而这些景象又正是“万物蠢然而生”的标志。[5]这些又都与农业生产的特征密切相关。以作物蠢蠢而动、屯然出土为理据来为春命名、造字,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先民重农尚农的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如上文所言,除了春,夏、秋、冬的命名过程也大同小异,这里不一一详释。

有了四时的区别,人们根据农业生产来规划协调自身的生活,因此形成了大量与四时密切联系的语词。如:

第一组:青阳、朱明、白藏、玄英、

第二组:发生、长嬴、方盛、安静[6]

第三组:祠春、礻龠 夏、尝秋、烝冬

第四组:朝、宗、觐、遇[7]

第五组:搜、苗、狝、狩

以上五组词,有的是四时的别称异名,如青阳、朱明、白藏、玄英;有的是对四时现象的特别指称,如发生、长嬴、方盛、安静;当先民四时观念形成后,人们明显习惯根据四时来安排社会生活,并给予重大事件以新的名称,例如祭祀活动因四时而不同,分为“祠春”、“礻龠 夏”、“尝秋”、“烝冬”(《周礼·春官宗伯》);诸侯朝见君王的行为也因四时要求的差异而得异名“朝”、“宗”、“觐”、“遇”。

以第五组为例:中春搜田、中夏苗田、中秋狝田、中冬狩田。(参见《周礼·夏官司马》)按照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搜苗狝狩之礼。“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搜狩而习之。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习战也。四时各教民以其一焉。春习振旅,兵入收众,专于农。”“夏田为苗,择取不孕任者,若治苗去不秀实者云。”“秋田为狝。狝,杀也。罗弊,网止也。秋田主用网,中杀者多也,皆杀而网止。……秋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诗云‘以社以方’。”“冬田为狩,言守取之无所择也。”(《通典》卷76)四时不同,田猎方式也因时而异,春季正值农忙之时,兵士训练不可停歇,在春田过程中练兵,因搜捕猎物而得名;夏季草木长赢,走兽肥壮,繁衍生殖,此时狩猎,要注意择取不孕者捕之,就好像掐掉不结穗的禾苗,夏田因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而得名;秋季不仅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即将冬眠迁徙的动物们数量最多、生长最壮的时节,这时候张网设陷,收获甚丰,因此以狝为名。与之相左的是寒冬腊月,鸟兽绝迹,田猎无从选择,只能靠狩。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413/867.html



上一篇: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文化动力
下一篇:浅谈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