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地方法治建设动力的社会化问题研究(6)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丁轶.承包型法治:理解“地方法治”的新视角[J].法学家,2018(1):18-32. [4]庞正,杨建.法治社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金陵法律评论,2015(2)39

[3]丁轶.承包型法治:理解“地方法治”的新视角[J].法学家,2018(1):18-32.

[4]庞正,杨建.法治社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金陵法律评论,2015(2)39-43.

[5]韩业斌.法治中国与地方法治互动的路径选择[J].法学,2015(9):66-74.

[6]ADRIAAN elementary approach to the rule of law[J].Hague Journal on the Rule of Law,2010,2(1):48-74.

[7]封丽霞.中央与地方立法事权划分的理念、标准与中国实践——兼析我国央地立法事权法治化的基本思路[J].政治与法律,2017(6):16-32.

[8]俞祺.重复、细化还是创制:中国地方立法与上位法关系考察[J].政治与法律,2017(9):70-85.

[9]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法学,2014(4):5-27.

[10](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邓正来.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5.

[11]郑智航.法治中国建设的地方试验——一个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5):75-92.

[12]于语和,吕姝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的法治认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6-131.

[13](德)马克思,恩格斯,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91;292.

[14]陈光.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多元规范及其结构[J].时代法学,2019(1):22(DOI:10.//d..007).

[15]陈金钊.多元规范的思维统合-对法律至上原则的恪守[J].清华法学,2016(5):32-50.

[16]付子堂,张善根.地方法治实践的动力机制及其反思[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107-117.

[17]顾培东.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J].法学研究,2010(1):3-17.

文章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网址: http://www.hkdlxbzz.cn/qikandaodu/2021/0622/1373.html



上一篇:论激发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运行的三维动力
下一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动力及其实现逻

航空动力学报投稿 |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航空动力学报版面费 | 航空动力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动力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航空动力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